章剑生: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之“适用”——基于《行政诉讼法
完成侯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保验收并正常运行,渗滤液处理达标。
虽然说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一直存在疑问,但是应当说主流的看法是人为的活动,特别是过去两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发达国家大量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造成了现在气候变化的问题,这一点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所以哥本哈根会议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确认了这一共识,确认了各国都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各自的贡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国人民,也涉及到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方法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的抓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节能,提高能效,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等低碳和无碳技术的研发和排放的力度,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包括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等政策措施,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实施机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第三,哥本哈根的第三大成果,就是确认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则和体制,原则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要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要有公平的原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4日在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举行第七期经济每月谈,本期主题为哥本哈根会议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政策。
实际上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既有生产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有消费方式、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仅要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也要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因为这个气候变化和所有人都有关系,所以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还应该是全民的行动、全民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既然环保部负责人认为中国有可能达到峰值,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环境污染状况不再恶化,将要掉头向下?实话实说,我个人没有这么乐观。
一般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就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开始下滑。第三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下降的过程相当缓慢。我以为,鉴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鉴于制度不完善和惩戒不到位,也是出于某些官员治理污染的决心不够大,公民自觉维护环境清洁、监督环境污染的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我们不妨对环境污染状况做最坏的想象,要认识到治理污染的艰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环境税更有必要早日出台,以便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合围。尽管我们治理污染的决心前所未有,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正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旧污染源正在减少。
仅从有可能三个字来判断,显然还不能完全肯定已达到峰值。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转型是一个相当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经济转型期间污染状况是否会马上掉头向下还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所以有可能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第二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一直处于峰值状态,难以下降。尽管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保护伞的打击力度,正在改变过去法律执法太软、地方保护太硬这种状况。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污染者众多,而受到查处惩罚的却凤毛麟角,这必然影响到污染状况掉头向下的进度。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一些新污染源也在增加。环保部负责人表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看,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我认为环境污染变化存在三种可能第三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下降的过程相当缓慢。
2月9日,环保部副部长表示,中国有可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第二种可能是目前已达到峰值,但一直处于峰值状态,难以下降。
我以为,鉴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鉴于制度不完善和惩戒不到位,也是出于某些官员治理污染的决心不够大,公民自觉维护环境清洁、监督环境污染的意识有待提高,因此,我建议我们不妨对环境污染状况做最坏的想象,要认识到治理污染的艰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环境税更有必要早日出台,以便对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合围。同时他表示,相关部门现在对于环境税已有基本考虑。仅从有可能三个字来判断,显然还不能完全肯定已达到峰值。尽管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保护伞的打击力度,正在改变过去法律执法太软、地方保护太硬这种状况。而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所以有可能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看,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既然环保部负责人认为中国有可能达到峰值,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环境污染状况不再恶化,将要掉头向下?实话实说,我个人没有这么乐观。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污染者众多,而受到查处惩罚的却凤毛麟角,这必然影响到污染状况掉头向下的进度。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一些新污染源也在增加。
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转型是一个相当艰难而漫长的过程,经济转型期间污染状况是否会马上掉头向下还是一个未知数。我认为环境污染变化存在三种可能。
这意味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可能已达峰值。一般而言,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就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开始下滑。尽管我们治理污染的决心前所未有,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正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旧污染源正在减少。第一种可能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峰值,污染状况还在继续恶化。
虽然已经有环境污染者被判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增强了法律在环境治理上的威慑力根据规划,法国准备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法国在2008年开始推动本国汽车制造商生产清洁能源汽车,并通过新车置换金政策,激励国民购买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在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德国航天航空中心(DLR)共同推动下,法德在共同研发具有21世纪话语控制权含义的嗅碳卫星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意联合建造一颗测量大气中甲烷(温室气体之一)浓度的人造卫星,并于2014年前发射升空。
根据德国能源和水利联邦协会最新统计,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2009年底已占德国电力消耗的16%。不过,欧洲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
此后,德国又相继出台了促进生物燃料、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法律,大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应用。而通过创建电动汽车的欧洲统一标准,法德或许可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上获得先机。电动汽车技术对德国保持其在世界汽车工业格局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德国对此有深刻理解。德国政府也在2009年8月宣布了电动汽车发展计划,不仅提出到2020年使德国拥有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还希望德国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先行者,在未来两年内制订出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标准和充电站标准。
追赶世界电动汽车潮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业界共识,电动汽车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今天,法德这两个传统汽车强国似乎并没有在电动汽车领域显示出其一贯的优势。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未来谁拥有碳话语权,就掌握了主动权。
2010年1月,德国环境部长诺贝特·罗特根更是公开宣布,到2050年德国的能源消耗几乎可全部源自可再生能源。美国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传统的汽车技术相结合,其技术突破和面向市场似乎指日可待。
近日,法德两国召开第12届法德内阁联席会议,确立了两国未来十年合作路线图。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法国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力度,纷纷推出自己设计生产的电动车。